- · 农业考古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农业考古》投稿方式[01/26]
- · 《农业考古》期刊栏目设[01/26]
一场考古发现实证中国“上下五千年”,颠覆了(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贺兰山(新华社图片) 上书房:这让我想起考古学者们的感叹:“只懂中国已经搞不清中国了。” 许宏:的确如此。中国从来就不是自外于世界的,我们
贺兰山(新华社图片)
上书房:这让我想起考古学者们的感叹:“只懂中国已经搞不清中国了。”
许宏:的确如此。中国从来就不是自外于世界的,我们的祖先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一直在此基础上扬弃、创新,生发出自身特色。
我们可以从人类经历的几波文明潮中厘清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也能从看待这种关系的过程中找到文化自信。第一波文明潮,可以上溯到距今10万年前后、人类走出非洲之时,几万年内,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全球陆地,这或许就是全球化的开端;第二波文明潮,是大约年前的“农业潮”,在此之前是数百万年的攫取经济(狩猎和采集),之后人类开启定居的农耕经济。这个时期中亚的锯齿纹彩陶对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有一定影响,而中国的彩陶文化也影响到费尔干纳盆地和克什米尔地区。此外,石峁遗址出土的石人面形象和铜器等,也显现了与欧亚草原地带的某些联系。
上书房:第三波文明潮就是青铜潮了。
许宏:东亚大陆进入青铜时代,东亚最早的成系统的文书是甲骨文,出土地就是在殷墟。考古学观察到的现象是,出土最早的青铜礼器的中原地区,正是东亚大陆最早出现广域王权国家的地区。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的出现和当时的中原社会,都经历了文化交流中碰撞与裂变的历程,其同步性引人遐思。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是青铜礼器及其铸造术催生了最早的“中国”,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北方式长身战斧和环首刀等,更是中原腹地最早的青铜文明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文化交流的力证。至于后来在殷墟时代出现的马拉战车、带有多条斜坡墓道的王陵大墓与大规模的杀殉习俗,以及在波斯帝国之后兴起的秦汉帝国,都应放到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唐宋时代及其后兴盛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存,更表明在“哥伦布大交换”前,全球化的物品与信息“大交换”早已不绝于途。
再后来的距今260年前,人类迎来了第四波文明潮,也就是工业潮。
上书房:似乎能感受到一种加速趋势?
许宏:显然,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加速度的趋势。在这样的加速度中,我们该如何自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技术的关系,都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人跟我们讲的从10万年前到500年前的历史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也是《考古中国》的意义所在,它可以帮助我们唤起共同的文化记忆。
古长城上雪茫茫(新华社图片)
14个大遗址见证中华民族灿烂文明
仰韶村: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1921)
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1928)
三星堆:青铜时代的奇葩(1929)
阿房宫: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1933)
良渚:中华文明 5000 年的实证(1936)
石峁:中华文明的前夜(1958)
二里头:3700 年前的中国第一王都(1959)
秦始皇帝陵: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1962)
南越王墓:岭南文化之光(1983)
法门寺地宫:看得见的大唐盛世(1987)
南海Ⅰ号:南宋的海上文明使者(1987)
海昏侯墓:黄金遍地的废帝刘贺墓(2011)
后司岙:解密中国青瓷的巅峰之作(2015)
清平堡:沙漠里的明长城(2020)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网址: http://www.nykgzz.cn/zonghexinwen/2022/0303/668.html
上一篇: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 成都文
下一篇: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