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考古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农业考古》投稿方式[01/26]
- · 《农业考古》期刊栏目设[01/26]
一场考古发现实证中国“上下五千年”,颠覆了(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勾勒文明发展“时空脉络” 中华文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满天星斗”的邦国(古国)时代、“月明星稀”的王国时代和“皓月凌空”的帝国时代 上
勾勒文明发展“时空脉络”
中华文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满天星斗”的邦国(古国)时代、“月明星稀”的王国时代和“皓月凌空”的帝国时代
上书房:读考古学家们亲历的“大遗址”考古故事,中国古代文明的时间分布和空间脉络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这很有意思。
许宏:是的。我们先来说空间,广袤的东亚大陆像一把坐西北朝东南的大座椅,椅背由高原、山岭、戈壁、沙漠等自然屏障组成,这使得古代中国文化形成相对独立发展的特性。但这种屏障又并非不可逾越,从内亚地区到东亚腹地的通道有很多。大航海时代、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前,中国西北地区至大北方地区一直是古代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又可以被看作一个大盆地。盆地内的两大河流——黄河和长江都大体呈东西向,便于内部的沟通交流。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被称为“东亚大两河流域”,因少有大山脉等自然阻隔,成了孕育古代中国的大温床。
上书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可以把异彩纷呈的文化归纳为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适应的产物吗?
许宏: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先民赖以生存的东亚大陆大致分为三大板块:中原及左近地区,东南沿海与南方地区,以及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这和14个“大遗址”的分布是一致的。比如,河南渑池的仰韶村遗址、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等7处,都属于“中原板块”。中原地区是最适合定居农耕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腹心地区;浙江杭州的良渚遗址、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等,属于“东南板块”;而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和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等,位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这个概念出自著名考古学家童恩正教授的笔下。他认为,从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的阴山山脉、宁夏的贺兰山脉、青海东北部的祁连山脉,到四川西部通向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一北一南两列山脉及其邻近的高地,在地理上如同一双有力的臂膀,屏障着祖国的腹心地区——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肥沃的平原和盆地;在文化上,这一地带自有渊源,特色显著,构成了古代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
上书房:那么从时间分布的角度来说,“大遗址”又该如何为中国古代文明史“断代”呢?
许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邦国(古国)时代、王国时代和帝国时代。其中邦国(古国)时代处于新石器时代,如《考古中国》中提到的仰韶文化和石峁文化等,是一种无中心的多元状态,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其为“满天星斗”的时代;王国时代即夏商周三代的广域王权国家时代,如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那种有中心的多元状态可谓“月明星稀”;再后来就是秦汉王朝开启的一统化的帝国时代了,如书中选取的唐代法门寺地宫、唐代至北宋后司岙窑址、南海I号南宋沉船遗迹等,都展示了一个“皓月凌空”的时代。只有到了帝国时代,中央集权与郡县制的专制皇权才建立起来,结束了分权代理式的“封建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阶段中的两个大的历史节点,就是二里头与秦王朝。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距今3800年到3500多年,是当时发展程度最高的一个实体,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宫城和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所等,二里头非常有可能是夏都;而秦王朝距今22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书同文、车同轨,建长城、修直道、设郡县,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与铜铃
美丽的“中国弧”属于世界
中国从来就不是自外于世界的,我们的祖先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扬弃、创新,生发出自身特色
上书房:您提到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被西方学者提炼成一个更吸引人的人文地理学概念——美丽的“中国弧”,这是否是全球文明史视角下的古代中国的缩影?
许宏:“美丽的‘中国弧'”,是英国艺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提出的。她把古代中国的版图分为3个区域,东南的中原地带、西北方的草原地带,以及在它们之间的弯弯的、半月形的区域,就是“中国弧”。
罗森教授认为,在“中国弧”的西侧,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步伐和整个欧亚大陆中心地区同步;在“中国弧”的东侧,古代中国则是另一种独特的面貌,与欧亚草原的发展步伐并不一致。正是这个美丽的“中国弧”,成为东西方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中国弧”是理解欧亚历史长时段效应的一把钥匙,是一个“超稳定结构”。更有学者指出,半月形文化带的形成显然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出现有很大关系。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网址: http://www.nykgzz.cn/zonghexinwen/2022/0303/668.html
上一篇: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 成都文
下一篇: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