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考古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农业考古》投稿方式[01/26]
- · 《农业考古》期刊栏目设[01/26]
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 成都文(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考古人员还浮选出300多块果核残块。经鉴定,发现为桃、梅、杏三种果树品种,可能还有李树。“先秦文献中,桃、梅、杏、李均有相关记载,因此有学者
考古人员还浮选出300多块果核残块。经鉴定,发现为桃、梅、杏三种果树品种,可能还有李树。“先秦文献中,桃、梅、杏、李均有相关记载,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几种果树应该起源于中国。营盘山遗址发现的果核,为这些果树的栽培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植物种子中,还有沙棘种子。沙棘汁,是如今茂县汶川一带的特色饮品。陈剑介绍,营盘山遗址浮选出来的沙棘种子数量较多,“这说明早在距今5000年前,岷江上游地区古代先民就已经认识到了沙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淅川泉眼沟墓地
丹江中下游两汉时期平民墓实例
淅川泉眼沟墓地位于淅川境内的丹江口水库东岸,行政区划属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杨河村余家岗组和北坡组。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了93座,主要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类型,另有砖棺墓1座。
该墓地应是一处公共墓地。西汉时期的土坑墓有一部分很可能是夫妻并穴合葬墓,西汉晚期还出现了2座可能为夫妻先后下葬的同穴合葬墓。此外,无论是土坑墓还是砖室墓,都有相当部分墓葬是由3~6座相对集中分布,形成一组,其墓主间可能有血缘或姻亲关系。
这批墓葬的年代从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基本囊括了整个两汉时期。因此,该墓地的发掘,为人们从一个侧面观察丹江中下游地区两汉时期普通平民阶层的墓制、葬俗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网址: http://www.nykgzz.cn/zonghexinwen/2022/022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