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考古学家告诉你为什么杜牧“不靠谱”—

来源:农业考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许宏? 等著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许宏? 等著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

>>精彩试读

寻找阿房宫

文/刘瑞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阿房宫篇的篇章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一首《阿房宫赋》使阿房宫众人皆知,其留下的种种谜团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阿房宫到底建在哪里?项羽真的火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的规划有多么宏伟……随着不断地考古勘探和发掘,关于阿房宫的迷雾也在逐渐消散,展露出这座宏伟建筑最真实的模样。

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

1933年春,“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开始了在陕西地区的考古工作,当年的工作集中于渭河两岸,进行以探寻“周民族与秦民族初期的文化”为目的的区域考古调查,由徐炳旭、常惠先生负责。10月,徐炳旭、常惠发表的《陕西调查古迹报告》中提到了调查阿房宫故址的过程。

1949年后,关于阿房宫遗址的调查和保护逐渐展开。1994年,西安市文物局对阿房宫开展大面积勘探调查,该是从阿房宫被焚弃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勘探。这次勘探为研究阿房宫基本布局,及对后代宫殿建筑设计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物资料。

阿房宫前殿北墙遗址发掘

2002-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秦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之后,在前殿上没有发现红烧土的任何迹象,只是在台基北侧边缘发现了宽厚的夯土墙体,在经过一系列综合分析之后,“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确认“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就是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之夯土台基”,并判定“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遭到大火焚烧”。同时,确认“阿房宫前殿并没有最终建成,只建成了夯土台基及其北墙、东墙和西墙(墙顶部有建筑)”。

2004-2007年,在确定前殿遗址的遗存保存情况、遗址性质之后,为进一步在更大空间内寻找、确定阿房宫遗址的范围,阿房宫考古队以前殿为中心,对西至沣河、北至渭河、东至皂河、南至汉昆明池北岸的135平方千米内的现存夯土台基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先后发现了上林苑一号至六号建筑,并在上林苑四号、五号等建筑中发现保存较好的地下排水管道等遗存,收获颇丰。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阿房宫考古工作队的基础上组成了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在选址中解密阿房宫

选址与布局,是阿房宫研究中两个有着密切关联的关键性问题。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选择将朝宫建设在“丰镐之间,帝王之都”的上林苑中。此处“丰镐之间”,并非说要将阿房宫建设在丰京、镐京间的沣河河谷,而是指将朝宫建设在咸阳宫与丰镐之间。所以,在秦始皇看来,位于渭河北侧的咸阳宫与位于渭河南侧的丰镐二京之间的上林苑内空间,是“帝王之都”。

但究竟为何把统一秦帝国的朝宫,建设在咸阳宫与丰镐之间的上林苑内的“阿房”一带,在文献中却没有任何记载。因为阿房宫没有建成,因此《史记》中记载的“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的内容,就普遍被判定为是秦始皇设计的阿房宫布局。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网址: http://www.nykgzz.cn/zonghexinwen/2022/0505/679.html



上一篇:水洞沟遗址、西夏陵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下一篇:动物考古揭秘:“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农业考古投稿 | 农业考古编辑部| 农业考古版面费 | 农业考古论文发表 | 农业考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农业考古》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